专业号

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,其名始于《旧唐书》,自西汉起几经更迭,1913年设腾冲县,2015年撤县设市。全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,国境线长150公里,下设10镇7乡2街道,居住着汉、回、傣、佤、傈僳、阿昌等25个民族,总人口69.1万人,其中少数民族6.03万人。腾冲虽地处极边,但却是历史悠久的边关重镇,声名远播的翡翠商城,青山绿水的休闲宝地,被徐霞客称为“极边第一城”,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全国第二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、第一批“国家森林康养基地”。特点主要表现为:

生态环境优越。腾冲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优越,属印度洋季风气候,有干湿季之分,年平均气温15.1℃、降雨量1531毫米,森林覆盖率77%。气候温和,冬可避寒,夏可避暑,横贯全境的高黎贡山,动植物种类繁多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生物多样性保护圈”,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。在腾冲,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深深根植在每个人心中,被评价为“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”。

地质资源丰富。腾冲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交接的地方,正是由于两个大陆的漂移碰撞,使腾冲成为世界罕见并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。99座火山雄峙苍穹,88处温泉喷珠溅玉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造就了火山奇观—神柱谷(柱状节理)、火山堰塞湖湿地—北海湿地、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—叠水河瀑布、低温温泉暗河—坝派巨泉和热海高温温泉、黑鱼河等地质奇观。

丝路文化悠久。2400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西南丝绸之路(蜀身毒道),从腾冲出境经缅甸密支那,再到印度雷多,至伊朗、阿富汗,一直是中国通往南亚国家条件最优、路程最短的国际商路。依托这条通道,腾冲得以较早开放。1899年英国在腾冲设立领事馆,1902年设立腾越海关。二战期间,又开辟了著名的“史迪威公路”(中印公路)。现在,腾冲至昆明已全程高速化,有两条二级国际公路通往缅甸;腾冲机场于2009年通航,现已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支线机场之一。这条古丝路跨越时空,见证了腾冲的过去和现在,是腾冲走向世界的希望之路。

翡翠文化厚重。翡翠产于缅甸克钦邦帕敢地区,腾冲人最早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,首开翡翠加工先河,至今已有600年历史。古往今来,腾冲一直是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,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传奇。腾冲先辈们总结出一系列的翡翠鉴赏标准,包括种水、色泽和工艺等,成为了行业标准。作为腾冲旅游文化产品核心品牌,始终坚守“腾冲翡翠无假货”的信誉,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“中国翡翠第一城”称号。

抗战历史光荣。1942年5月,日军侵入缅甸,切断滇缅公路,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。此后,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。1944年9月14日,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,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。此役共歼敌6000多人,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人,盟军官兵阵亡19人。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,让世人记住了与腾冲相关联的一串历史闪光点:中印公路与远征军,驼峰航线与飞虎队,抗日县长张问德,至今保存完好、为纪念远征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国殇墓园。

和顺文化悠远。在云南25个边境县中,腾冲是唯一一个汉文化为主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地区。长期以来,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、异域文化相互融合,形成了以和谐、和顺为核心内涵和以开放性、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。涌现出了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、民国元老李根源、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知名人士。现在,“和顺和谐”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个腾冲人的心中,成为了腾冲人的精神烙印。腾冲籍华侨华人达35万人以上,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。

2022年,实现生产总值347.97亿元、增5.6%,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65.64亿元、增4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151.29亿元、增10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131.04亿元、增1.4%,产业结构比为18.9:43.5:37.6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29亿元、增15.4%、实现增加值增16%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.47亿元(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3.8%、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9.6%)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.56亿元、下降11.9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2.93亿元、增8%;贷款余额387.31亿元、增10%。固定资产投资392.1亿元、增10.3%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.6亿元、增6%,其中:批发业销售额增10%、零售业销售额增9%、住宿业销售额增7.5%、餐饮业销售额5%。资质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9.75亿元、增29.1%,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75.57万平方米、下降23.6%。实现进出口总额7.3亿美元、增3.25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03元、增4%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0元、增8%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.1%,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3.9%。接待游客1635.43万人次、增47.8%,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8.12亿元、增38.3%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9013815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